读《女儿的故事》有感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女儿的故事》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1在女儿小学毕业后的这个暑假里,跟女儿一起读了梅子涵的《女儿的故事》。我从来没有想过,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居然可以写得这样有趣;也从来没有想过,和女儿一起读书竟会有这样奇妙的感受。
在这本出版于11年前的著作里,梅教授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来讲述《女儿的故事》。大家一直都讲,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而写作无疑是门艺术,但在读《女儿的故事》时,我一点儿也没感觉到这些琐碎而随意的文字怎样高于生活,却深刻地吸引了我,吸引了女儿――也许,这才是艺术的极致。在梅教授喋喋不休的“唠叨”中,我仿佛已经成为书中的一个角色,正平平淡淡地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有些迫切又有些无奈地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也许,这就是原本的生活。
应该承认,《女儿的故事》给了我深刻的影响,而反映在我身上的这些影响或许正间接地影响着女儿的成长。从《女儿的故事》中的梅教授身上,我如此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时会感到许多的欣慰,有时也会莫名地焦躁;有时像是女儿的好朋友,陪她玩些无聊的游戏;有时又不免摆出教训的派头,让她偷偷会抹出眼泪……而跟梅教授不同的是,我很少作自我批评。现在看来,这是能继续跟女儿做朋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在和女儿一起读这本书的某个章节的时候,我一边会忍俊不禁地笑也声来,一边就自觉跟老梅同志作个对比,诚恳地向女儿作一点自我批评。譬如说老梅同志在教训小梅要学好数学时,会说数学要学到名列前茅真是不难的,我会检讨自己也是这样一副腔调,但事实上我的数学没有老梅同志学得好,这样讲有些言不由衷,甚至有些虚伪;再比如老梅同志在女儿做不出题目的时候,会急得敲小梅的头,然后心里叫嚷着完蛋了完蛋了,我会检讨说自己也无数次地像老梅这样“绝望”,而事实上这过份地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并且让大家失去了好心情。哎呀,类似的毛病好像还有很多。但自我批评不能讲多了――讲多了,在女儿眼里我就不再是一个好的父亲了,呵呵。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对于父亲来说,这个过程永远是一个全新的经历,也是自己生命和理想的又一次延续。
女儿的成长,有很多让人高兴、让人回味、让人烦恼、让人无奈的故事。以后,这些故事还会有很多,甚至源源不断。也许,在这条随时间前行的船上,我们真的应该将舵交给女儿来掌,而我们就站在旁边,看她开到大河,开到长江,开到大海……
后记:本来是计划跟女儿一起读这本书,然后一起写读后感和参加征文比赛的,但女儿最终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这次,我没有“要求”她按我说的来。我想,这是应该给予她的一点自由,同时也是《女儿的故事》对我产生的显而易见的影响。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2这几天一直在看梅子涵老师写的《女儿的故事》一书。这本书讲述了梅子涵老师女儿童年时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我不再哇哇乱叫了》这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梅子涵老师的女儿梅思繁在小升初毕业考试前两天发生的一件事。因为面临考试改革,不是人人都可以考重点中学,而是必须在毕业考试中拿到“资格证”才可以考。一个上午,梅子涵出了四道“行程问题”让梅思繁做,害为她在测验,考试,平时的练习里都做错过,并再三叮咛梅思繁说,行程问题可要当心哦!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做好了拿给她爸爸一看,统统都是错的,没有一道是做对的,她爸爸就大吼大叫让她重做,她低着头,笔在纸上不移动举步维艰,黄豆大的泪珠滴滴答答落下来。。。。。。到了中午十一点多钟,梅子涵下楼去找梅思繁,梅思繁站在一棵树下,泪水已干,但额头上全是汗,回到家梅子涵心平气和的倒了一杯饮料给梅思繁,说,你重新做一遍,别急。结果梅思繁通通做对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在做错题目时不能着急,越是着急越做不出来。我让爸爸妈妈看了这篇文章,也让爸爸妈妈明白了:在我做不也题的时候不能骂,不能叫和吼,越是骂,叫和吼,我就越做不出来,要心平气和的和我一起分析错的原因,教我掌握方法,教我掌握规律,教我不要粗心大意,教我怎样检查
我爱你——《女儿的故事》!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3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叫《女儿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不像别的作家一样循规蹈矩,只在指定的小说中写指定的人,而他却不那么做, 他总是喜欢在里面参加一些其他的人物。
这是一部讲述成长喜悦和苦恼的书。作者的文笔实在很特别。第一页即始的新奇,全书完整的幽默,直至故事终了,留给你的是“流连忘返”,和长时间里的回忆。本文主要讲了作者的女儿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文中充满了父亲对女儿的爱。
从钢琴睡觉之一章节,我明白了做一件事就要把他给做完,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像文中梅子涵一样,因为学务重而放弃了学钢琴,要像徐悲鸿那样持之以恒作画,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受到多大屈辱,都坚持练画画,最后成为了一代大师。我还明白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无私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养育之恩。我也明白了要想学习好,就要学习作者那样,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就连上厕所坐在马桶上还在认真做奥数题。懂得了要写好作文就要勤加练习,像梅子涵一样,多写作文多投稿。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女儿的故事》是一本好书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这本书。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4每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都可能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他们的童心却像翅膀一样,越飞越高。——题记
我的烦恼和困惑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以来,我对数学都无法产生好感。每次数学考试,试卷上那不忍直视的分数更是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女儿的故事》,没想到梅子涵的女儿梅思繁也和我有着同样的烦恼和困惑, 你看,在做数学题时“她低着头,笔在纸上不移动举步维艰,黄豆大的泪珠滴滴答答落下来……到了中午十一点多,梅子涵下楼去找梅思繁,梅思繁站在一棵树下,泪水已干,但额头上全是汗,回到家梅子涵心平气和地倒了一杯饮料给梅思繁,说,你重新做一遍,别急。结果梅思繁通通做对了。”
在这个假期里,妈妈为了给我补一补数学,也准备了《期末直通车》和《举一反三》的题目让我做。每次一看到这些数学题目,我的脑子就像被冰块冻住了一般,情绪也一落千丈。妈妈总是苦口婆心地跟我讲道理,什么数学是拉分数的,中考、高考如果数学一科落下,其他科再努力也追不上去。小学里,数学一定要学好,要会做课本上的题目;要会做老师课堂上从来没讲过的题目;要会做你们老师也不会做的题目,要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这样到了初中、高中数学学习才会轻松。诸如此 ……此处隐藏4598个字……:在我们的身边,有博学的老师,有幽默的同学,还有永远支持你的父母,不愁吃不愁穿。成功时有人祝福,失败时有人帮助。你看,你的生活多好啊!只要你细细地品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比任何一个童话要美好;我相信你们一定有着自己的梦想,也一定正在为这梦想拼搏、努力,那让我们一起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吧!不过要记住,在失败面前不能气馁,不能退缩,坚持可以点燃我们前进的明灯。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12梅子涵是个有趣的人,他写了一本有趣的书,讲述了他“女儿的故事”。这本书从头至尾都在用一种唠家常的口气讲述,十分诙谐有趣。看了它,生活就有了更多的乐趣。
整本书就像一部戏,一部生活喜剧。它的宗旨正如这部剧“编剧”的开场白:“这是写给所有孩子和家庭的。如果你会笑起来,那是因为日子本来是这样,艰难和苦恼,则是人人没有例外,我们和孩子是在一起长大。有笑声和泪水才是真实的,不要等到成为绵长的记忆才享受,一开始,就已经很精彩。”竟然有这样的家长,这么懂小孩的心思,我甚至有点嫉妒梅思繁有这样一个理解她的好爸爸。我觉得梅思繁也应该写一本《父亲的故事》,这样第一对“父女书”就出现了,让更多的家长向她父亲学习,做一个开明的有宽容心的父母。
这本书时不时点评或抨击一下现在教育乱象和教育制度的弊病。什么家教风波,竞争重点学校,包括人气十足的乐器班……作者还时不时在一些细节描写中给我们支两招,让我们知道怎样应对家长的逼迫。
我对“戆大”(gǎngdǜ)一词颇有兴趣。我想老妈肯定不知道“戆大”(gǎngdǜ)是什么意思,她要是再训斥我,我就对老妈说“戆大”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因为它是“傻子”的意思。可有一次话一出口,老妈就请我吃了“生活”——“生活”也是这本书里常用的词,就是抽耳光,……(家庭暴力)。原来我妈也看了这本书。偶然一次考试考得极差,我妈也学着书中人的话,不无讥讽地说:“啥时,也搞个生命口服液给你喝喝?”唉,她怎么把我也当成戆大了,怎不学学梅爸爸呢?
现在,我似乎就是梅思繁,我也赶着上各种辅导班,没完没了地做那些已经做了好多遍的作业,我也像她一样参加演讲,参加竞选,参加征文比赛……我烦恼,我抱怨,我也有喜陪,有成功有欢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生活是一部戏,是一部酸甜苦辣俱全的戏,如果你不怕困难,积极面对,那么,它就是一部喜剧,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都会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也生活在那个剧情里,深夜读完这本书,我带着这个美梦入睡了。
《女儿的故事》深入人心,通俗易懂,也不乏文学性,我爱看,老妈也爱看,难怪会被选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13在暑假里,我阅读了一部讲述成长喜悦和苦恼的书——《女儿的故事》,它留给我的是“流连忘返”、“受益匪浅”,和很长很长时间里的记忆。
《女儿的故事》是梅子涵叔叔写的关于他女儿梅思繁小时候的故事,也有一段是梅思繁写的“我的故事讲给你听”。两个人的笔法都很幽默,不相上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在《女儿的故事》中,我也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每次考试都是80分左右,怎么改都改不了粗心大意这个毛病,所以才考不出好成绩。在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要有好成绩,不光是课堂上听懂就行了,课后还要做大量的数学练习,遇到不懂的就问同学、老师和家长。经过努力,我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94分的好成绩,这是我在这段时间内最好的成绩。
《女儿的故事》不仅是一本幽默的书、还是一本写实的书,它写了现代教育制度下,大城市儿童生活的点滴,大城市儿童的家长为子女所做的点滴,反映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忧愁。我非常喜欢这本《女儿的故事》,她让我思考了一些东西。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只要你肯学总有学得到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体谅父母的好女儿。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14每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都可能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他们的童心却像翅膀一样,越飞越高。梅子涵是大家都熟系的文学家和作家,他写的《女儿的故事》是记录自己女儿开心成长的一本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生动活泼,特别是里面有趣的情节,使我回味无穷,令我百读不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章《绿色学校》。在这一章里,我学到了五句关于现在和过去的伟人、名人的话。绿色学校的张校长关于“t”的解释非常符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规律,他认为不能只培养学生的单向发展,死拼两样,变成“i”,还应该加上一横,有横向的丰满,兴趣广泛,品德高尚,身心健康,能说也会做,能做也会说,能唱也会跳,不仅仅是跳舞的跳,还是跳高的跳、跳远的跳等等。
我对此感触很深。我们在学校上学时,家长总是一位的追求我们考到高的学习成绩,以为分数高就万事大吉了,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面发展,需要培养多方面的本领,多少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啊。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学习成绩,还要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符合时代前进的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15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女儿的故事》。我先看作者简介,梅子涵,上海某大学文科教授。我想教授写的东西肯定又高深,又严肃。结果呢,不仅不严肃,还很好玩,很生动,很多地方都把我逗笑了。
梅子涵写的,是十六七年前上初中和上初中以前的女儿。这个女儿梅思繁,我从百度上知道,她现在是个作家和翻译家,但她爸爸笔下的小时候的她却和现在的我们没什么两样,她的烦恼和快乐也和我们那么相像。比如说,梅思繁四年级时当大队委员,五年级时没选上,梅子涵为女儿总结的原因是态度不好,具体说就是对有些调皮的男生太凶。这个事严重引起了我的同感,我二、三年级当卫生委员,四年级时改选没选上,也是因为太凶。本来我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看到这儿我心里终于好过些了,被选下来的不止我一个,态度不好就慢慢改吧。
梅思繁语文和英语特别好,老爱写文章,可她的教授爸爸却老让她别写了。怪吧?可也不怪,光写文章了,数学不好,那可不得了,中考高考都是靠数学拉分的,所以梅子涵不得不让女儿搞搞数学,上上数学培训班,还不时因为数学不好对她吼。他怎么不想女承父业,当个作家,可首先得过中考、高考的坎啊。我的妈妈是文科副教授,对学奥数这种事向来嗤之以鼻,可周围很多朋友对她现身说法,甚至说到没上奥数的血泪教训,妈妈也终于投降了,给我报了下学期的奥数班。
梅子涵笔下的梅思繁还是一个能言善辩、思维敏捷的女孩,这一点让我佩服得不得了。在辩论赛上,她总能出奇制胜。比如他们辩论应不应该发展汽车,梅思繁在正方,她反驳对方说虽然汽车污染环境,但如果不发展汽车,就没有交通工具,就像穿鞋脚会臭,但不发展鞋,就只能赤脚走路一样。我想梅思繁真会打比方啊,这么贴切,这么有力量,如果让我参加辩论肯定想不到这个绝妙的比喻。
《女儿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本老书了,但我从中能感受到我们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感谢梅子涵,和他故意用上海方言以及“车轱辘话”讲述的真实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