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头散文

时间:2024-01-04 14:46:18
葫芦头散文

葫芦头散文

话说葫芦头,有很多人不知其意。什么事葫芦头呢?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大家的脑海打转。别说葫芦头是何种食物,他那诱人的美味更无从谈起。以什么形式出现,我想大家都拭目以待想看个究竟。

源于一次在西安打工,看到个招牌上写着陕西名吃葫芦头,就引起我的好奇性想看其为何物。当我在小吃部门前驻步,不前时被店里的伙计发现。连忙热情的过来招呼“客官,我们这里有新出来的葫芦头,您看吃点啥?”我一时不知所措,连忙答道:“好啊,那就来分葫芦头。”只听伙计随口喊道:“外面客官,葫芦头一份。”清亮的嗓门让人听着很是受用,我随即进了店面不大的门帘,看到里面摆着几张桌子地面积为整洁。一看就知到这家小店的主人很是干净,找了张桌子坐下,小伙家随即送来茶水说道:“客官,您先用茶,饭吗上就到。”我耐心的的等着,一观庐山真面目看到底是为何物,居然能成陕西名吃和羊肉泡齐名。我不断的想象,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眉目。

正在出神我,却被伙计招呼声招回小店。看到他,手拿托盘上来一个大老碗,盘内放着三个烧饼,向我热情的地走来。很麻利的,把托盘摆放在我的眼前。由于我本来就不知其为何物,一下子愣了神。此时被心细的伙计发现,随口问我:“客官,是外地人吧!”我连忙答道:“小哥,好眼力,我不是咱西安人,家住铜川,在这里做活”。

伙计会意的笑了笑,随后告我怎么吃这个葫芦头。先是把烧饼掰地大小均匀,放在碗里随后等着伙计把它端到后厨。

经过一番烹饪,香味早已飘进了小门面。我一看和羊肉泡的形式一样,就是配料不一样,我此时有一次愣了神,里面是有效大肠之类的东西,怎么叫葫芦头呢?细心的伙计,看到我的表情很惊愕!他笑了,说客官“看来你的对陕西的饮食还不了解。”我心想,我土生土长的的老陕不了解陕西,此时的的我也无话可说。他随即坐下和我闲聊,无意识中谈到了葫芦头。

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鲜香味浓,肥而不腻,誉满古城。但谁会知道,这个风味小吃,竟与孙思邈有一段有趣的轶事。

有年秋天,气候渐冷,孙思邈从终南山、太白山采药行医返回家,当时正值雨季,在杜曲川过河时不慎落入水中,幸好被一青年搭救才免遭于难。那青年叫吕望才,就住在附近的河坡村,平时人还勤快,先前以杀猪卖肉为生,后因肉价不稳亏了不少本钱,因此在村口大路边开店,改做猪大肠泡馍和猪杂熟食生意。孙思邈在吕家店里歇息了一晚,湿衣服也被望才给洗后烤干了。第二天一大早,吕望才就起来煮汤烙馍,馍烙得够卖了,汤也煮好了,肠子也熟了。谁知汤锅揭盖,却飘出一股腥臊味。因味道不佳,顾客十有八九不来吃。孙思邈尝了一口,也觉得腥味太大,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加工方法不对。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孙思邈对吕望才说道:“猪的肠肚内脏本来腥臭味就大,要想去腥、去臭、去腻,就必须经过多道手续。要捋肠子、刮肠子、翻肚子、摘肠子、漂洗肠肚、回翻肠肚、二次捋肠子、三次捋肠子,焯水肠子。只洗一遍就下锅煮是不行的。”望才按照孙思邈的指点,重新处理加工肠子和肚子,下锅后孙思邈从拐杖上解下药葫芦,向锅里倒了花椒、大香、上元桂、良姜等药料,临行前把药葫芦送给了吕望才,郑重地说:“我叫孙思邈,以采药行医走四方为生。这个葫芦里装着几味除腥解臭的草药,日后煮肠肉作汤,放一些进去,保你汤鲜肉肠味美。”

孙思邈走后,时间不长,果真香气四溢,待到肠熟汤白,路上行人闻到香味,纷纷走进店里,这个一碗,那个一碗,不到半日一大锅卖了个净光。此后吕望才按照吩咐,每日细心操作,技术大有长进,顾客盈门,泡馍馆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不但请了伙计,门面也扩大了三间。过了几年,孙思邈被唐王封为“药王”,名声大嗓。有一天,他又路过河坡村,特意来探望吕望才,看见生意兴隆,心里非常高兴,又给药葫芦里添满了香料药,临行前又写了“葫芦头泡馍馆”六个苍劲端正的大字当招牌。吕望才非常感激孙思邈赠给的药葫芦,就挂在店门的显眼处,表示敬意和怀念。南来北往的客人老远看到药葫,一来想瞻仰“药王”的墨宝,二来想尝尝葫芦头泡馍的美味,忙得吕望才和伙计们整天都手脚不闲。

我听到这里,对陕西的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惊叹!身为老陕不了解故土的饮食文化,而内心不安。走到哪里都是带着耳朵去听,不对任何事物做一评论。

后来,随着工作的关系来到蒲城听闻这里的特色小吃,也有葫芦头出于好奇也去探个究竟!我估计是唐文化把它从长安,带到这里从此在这里生更发芽,我也吃到葫芦头在这里的另一种做法经改良过,另有一番风味。葫芦头几经周折地又回到药王故里,近几年铜川的也有了葫芦头泡馍馆,老市区和新市区都有了它们的身影。药王故里的人也能吃到,他当年积德行善的意外之笔。

《葫芦头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